財聯社(北京,記者 陳靖)訊 又見券商大手筆“補血”。
9月16日,中信證券(600030,股吧)公告稱,公司獲證監會核準發行不超過300億元次級公司債。本次次級公司債券將分期發行,首期發行自同意注冊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,其余各期債券發行24個月內完成。
Wind數據顯示,2020年以來,上市券商包括公司債、可轉債、中票、短融等在內累計發債規模已經達到9134.5億元。從券商個體來看,中信證券發債規模毫無懸念領跑,今年累計發債規模1115億元。招商證券(600999,股吧)、中信建投以及華泰證券(601688,股吧)3家年內發債總規模都超過700億分列第二~第四位。
過往發債規模來看,百億級以上的次級債一般由銀行、保險公司獨攬,券商較少有這類規模的次級債發行。
新《證券法》下,企業債、公開發行的公司債由核準制改為注冊制,放松了債券發行條件,提高了發行效率,有利于帶動發債規模。投行人士何南野曾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券商目前都有擴充資本金、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,定增與發債是最為簡單的工具與策略。
中信證券300億次級公司債獲批,今年累積發債超千億
今年以來,券商行業“馬太效應”益發明顯,資本金爭奪已經成為券商之間廝殺的一個重要戰場。
9月16日,中信證券公告稱,公司獲準發行不超過300億元次級公司債。自5月份以來,多家券商獲準發行大額公司債,其中本次中信證券獲準發行不超過300億元次級公司債最引人注目。
Wind數據顯示,2020年以來,上市券商包括公司債、可轉債、中票、短融等在內累計發債規模已經達到9134.5億元。發債成本低,也是券商今年大規模發債的原因之一。今年短融券的利率區間在1.36%-4%,約三成券商短融券利率不超過2%。
從公司來看,中信證券發債規模毫無懸念位列行業第一,今年累計發債32只,累計發債規模1115億元。招商證券、中信建投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后,3家年內發債規模都超過700億。
財聯社記者發現,次級債的發行成為目前上市券商發債的一個亮點。記者統計,此外,年內已有包括東方證券、光大證券(601788,股吧)、國泰君安、國信證券(002736,股吧)、中金公司、中信建投在內的6家券商發行了合計270億元的次級債。
國開證券表示,次級債作為券商債券融資的方式,兼顧營運資金補充和資本補充的功能。在當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,如能補充長期低成本資金,有利于券商做大資產規模,提升杠桿率和盈利能力。
券商不斷增厚實力
2019年底證監會提出要“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”,并給出六方面具體方案,其中便包括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,鼓勵市場化并購重組,支持行業做優做強。支持證券公司在境內外多渠道、多形式融資,優化融資結構,增強資本實力。支持行業內市場化的并購重組活動,促進行業結構優化及整合。
對于券商發債的熱情,投行人士何南野曾向財聯社記者表示,券商目前都有擴充資本金、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,定增與發債是最為簡單的工具與策略。
今年以來券商積極發債、定增補血,一是券商對資本市場未來走勢積極樂觀,有動力補充資本金加速未來業務擴張。二是當前利率處于較低的階段,流動性相對寬松,是較好的發債和定增融資時機。三是隨著科創板的深入和創業板注冊制的推進,資本中介業務越發成為券商的核心業務,對于券商而言,補充資本金、夯實資本實力是提升未來競爭力的核心。
新《證券法》下,企業債、公開發行的公司債由核準制改為注冊制,放松了債券發行條件,提高了發行效率,有利于帶動發債規模。此外,疫情下流動性相對寬松, 利率相對較低。同時,上市券商2019年以來擴表需求明顯,投資交易及資本中介業務發展需求明顯, 特別是疫情下兩市成交活躍, 兩融及股權質押業務需求相對旺盛, 券商有需求通過發債等方式發力重資本業務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和訊網無關。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最新評論